《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22 23:15:17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分享。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

《圆的认识》选自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很多圆形的物体,已经直观认识了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上展开。在初步感知圆后,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及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本堂课由张齐华老师执教,他与教材编排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入环节。教材是出示生活中各种圆形的图片的情境图导入,而张老师是以游戏导入,让学生从放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信封中摸出圆形,初步感知圆的特点——曲线图形,再通过凹凸不平的曲线图形、椭圆形跟圆形进行对比,进一步感知圆的特点——从各个方向观察都一样;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发现用圆规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从而更直观地讨论出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最后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图形不断变换使学生感受圆的美。相比之下张老师的导入环节更胜一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课堂的小主人,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反复观摩了张老师的课堂,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细细品味,发现其中充满了大智慧。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衔接,师生互动过程的言语交流以及张教师的个人魅力都值得我学习借鉴。现将我的观后感小结以下几点:

一、教师素养之个人魅力从张老师的课前谈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通过对比自己和该班科任的不同之处一下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为他的课堂营造了和谐愉快的氛围,也为后面的师生互动打下了基础。谈话中也渗透回答问题时要干脆利落、简洁明了。整堂课把张老师身上的人文气息反映得淋淋尽致,他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能耐心倾听学生把话说完整。即使该生表述有误,也毫不吝啬地表扬,对该生的勇气进行肯定,保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课中渗透数学文化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处处渗透着数学文化,可见他是一个博学的人。例如:在对比完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后,学生感叹“圆最美”。接着引出毕达哥拉斯的“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让学生产生共鸣,啊!原来我与古人感同身受,以此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成就感。在讲解完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时,恰到好处地引用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这不仅充分概括了圆的特性,也折射出圆形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向往。最后融入电脑画圆的方法打破了孟子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把这些浓厚的文化底蕴引入数学课堂,使严谨的数学课堂也散发出浓厚的文学气息。

三、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在本堂课中,张老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由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到正八边形,……,正二百边形,……,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数据使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增加,图形越来越接近圆。在这过程中,学生发自内心的“哇”了几声,让学生惊奇的感受到圆是所有正平面图形最后的一个,让学生在这一系列图形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美。最后张老师再通过直线平面图形的旋转得到圆,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的视觉得到了美的熏陶。四、课堂中散发的人文气息课堂教学中,有学生上黑板画直径时没法自己完成,张老师就叫一名学生上去帮他扶尺子,而不是让其他学生上去画。这样的举动不仅培养了同学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还为该生保留了面子,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听了张老师的课让我感触颇深,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不断学习,把数学的美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今后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2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 ……此处隐藏8316个字……作上还有许多的问题。

针对这三方面,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可以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很自然的说出是圆。让学生对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和我们以前研究过的平面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让后交流后汇报。学生的第一感受是圆没有角,这样的感知让学生摸的时候就很容易体会,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实际上只要最后总结出圆的线条不是直的而是弯的,那么,老师就可以总结出圆是曲线图形。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创作圆,只要学生有一种即可,让后让学生介绍。有些学生画出的圆不是很标准,那么老师就可以自然过度到,下一部分画圆的最一般工具是圆规。

(二)、介绍完半径和直径后,可让学生通过练一练,判断哪条是直径哪条是半径?并量出他们的长度,你发现什么?判断可以同桌相互说,量完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什么?在这道题中,学生会发现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这样学生有自身的感知后,再得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才足够深刻,然后出示两道画图题:1、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2、画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再让学生在画圆中感知,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时指出,圆规两脚间的举例是圆的半径。

(三)、最后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对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包括对称轴,以及回到生活中的事例,如:学校要建一个圆形的水池,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等等。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学生不仅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画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半径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走向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4

《圆的认识》是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节课。通过教学本课,我收获颇多,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谈话的方式,提出问题:车轮、井盖呈什么形状?(圆形)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别的什么形状?在这里若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出示车轮和井盖,让学生在感知圆的表象上初步认识圆效果会更好。

由于六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要好,所以接下来安排学生直接尝试用圆规画圆,并且大多数学生能够用圆规画出圆。关键是学生用语言表述如何用圆规画圆,学生说教师板书,在这一过程中就能知道圆规的构成、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良好。在画好圆后,提出:这个圆把黑板分成了几个区域?目的是让学生说出圆内、圆外和圆上,由于过早地出示了课题,刺激了学生视觉效果,没能说出。

二、探究本节课重点、难点。

这部分分三个教学内容:

1、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会画圆。

3、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第一部分时,直接提问: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已预习过,说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是比较容易的,美中不足是没有总结和出示准确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作为概念教学课,这是大的失误。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虽能理解但不容易用语言总结。在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自学,之后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学生会很容易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然后让学生总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效果应该会比较理想,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接、通过、线段”这些关键词。在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中,没有过多地强调“在同一圆中”,使教学内容不够完整。而由于课堂节奏缓慢,时间紧张,之后的判断练习也没能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教学第二部分时,放手让学生去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用圆规画圆必须清楚:圆心在哪里,半径有多长。从交回来的作业看,学生能够理解,但由于用圆规画圆不够熟练,完成的完整性相对较差。

教学第三部分时,圆的概念学生在徒手画圆、闭上眼睛画圆的多种感官中已完全掌握,知道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但在教学圆的第二个特征时需要和椭圆区分开来,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学生容易理解但感觉语言比较拗口。

三、教学反馈。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在动手画一直径是1cm的圆这道题上遇到了困难,原因是学生要弄清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而不是直径。这一设计显然给学生造成了学习障碍,可以让学生先画一半径是1cm的圆,再画一直径是1cm的圆,这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执教这节课,我认为合理的地方是:整个教学设计能体现“主体、互动、生成、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做到合理使用教材内容并加以创新;能让学生放手去做,去探究,去发现。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1、课堂教学节奏缓慢,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教师教态的调整,尤其是要有激情,要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感染学生,激活课堂。

3、重难点内容要精讲精练,其余则点到为止。

4、课堂要有评价,要注意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15

上周五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修活动,我结合沪教教材和我们人教版教材,把之前去上海讲的《圆的认识》进行了整合,将两本教材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对我校五年级的学生讲了圆的认识这节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为4个方面:

1、从生活经验出发,建立圆的初步概念,感受圆的美。

2、通过操作、比较、思考等活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特征和作用,初步建立圆的具体概念。

3、了解圆规的结构作用,并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

4、会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圆与生活中的联系。

本节我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让学生体验,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及其特征,并通过几次练习学会用圆规画圆。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设计了四大环节,第一引入,从实际生活中的圆引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圆与数学中的圆不同,并能感知出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完成教学目标一。

第二探究部分,通过老师画圆学生观察,学生初步感受到圆心和半径的特点。然后老师介绍圆心和半径以及它们的特征。接着介绍圆规的结构和作用,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在尝试后交流画法,老师示范画法并总结画法,最后通过比较两个圆学生了解到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第三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第四进行全课小结。

这节课这时间上安排的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讲课时我遗漏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这还有因为没有充分进行备课。还有就是我在讲概念时虽然通过操作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知识,但是没有及时强调导致学生虽然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但是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描述,通过最后测试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概念性的问题掌握的不好,在下节课中我要重点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修改。通过这次去上海的学习,我也确实在教学方面有了进步,能够有意识的在备课时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情,教学过程中也会增加一些体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