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4-02-13 07:55:3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教学策略,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组成,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生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就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在课本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2、“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寓教于乐,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

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

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平》、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 ……此处隐藏10451个字……学质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4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我积极倡导学生的自由表达,自主思考,他们不是“配角”,不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学生才能只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5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本学期我承担了三、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任务,现在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三、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4.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6.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7.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8.教学中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9.大胆试行开放式教学,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10.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