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说课稿

时间:2024-04-08 02:10:14
《分数除法》说课稿

《分数除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除法》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及上一单元数的整除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知识打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两个例题,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安排了5道练习题(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方面确定了以下三点:

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个关系。

2、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发现归纳的探究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可以出示分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里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下面的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知识上铺垫准备。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本环节的复习可以起到唤起记忆,思维定向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发现关系。

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的教学

我设计了以下五步来完成。

第一步

设计了一个准备题“把6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段数=每段米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第二步

是教学例1(1),通过改题出示例1(1)“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1米的3(1)就是3(1)米即1÷3=3(1)(米)。然后追问:如果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长多少米?这里使学生认识到1÷m=m(1),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步

再改题出示例1⑵“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请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第四步

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3块的4(1),有3个4(1)块,就是4(3)块,即3÷4=4(3)(块)。

第五步

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这里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

②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表示)

③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示)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要求: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别,明确第一问是根据“总米数÷段数”得到每段数,即3÷7=7(3)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是带单位名称的;第二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1”7等份中取1份,即1÷7=7(1),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结果不带单位名称。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楚分数表示具体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

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 ……此处隐藏22892个字……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改动后保持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本质“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更便于学生分、涂、折的操作。在分、涂、折之后,得出答案。

3.学生学习新知后,必须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所以接下来我要说巩固拓展:这一教学环节,我遵循由浅入深、拾级而上的练习原则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个是基础练习:单一的判断习题和单一的计算习题,目的是为突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一重点。

第二个是实际应用的练习题:这一形式的练习会让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第三个是拓展拔高的练习题: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思路,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开发的智能题,体现了尊重个体学生特点的原则。

通过以上层层练习,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学法得以贯彻,知识得以传输。

4.总结延伸

延伸作业有二:

第一项:(课后仔细读课本25到26页)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从书本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项:(依据今天所学知识自己练习5道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他们既收获知识又训练能力。

四、下面我来说一下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我设计的板书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层次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五、下面我来说一说课堂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交流,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的体会?通过师评、他评、自评,让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更加高效、更加快乐。

《分数除法》说课稿15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关系。培养学生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通过同学间合作,进而促进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关系,必须遵循他们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关系。学生学法与教师教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进行,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认识。

2、尝试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展示分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四分之一就是一张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通过以上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习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习中,设计有层次、题型多样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 学生展示分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 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质量

《《分数除法》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