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6 06:03:02
有关说课稿合集八篇

有关说课稿合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下面我就这一堂课的理解和设计做一下汇报,希望大家给我指出不足。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 ”“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A、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如果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操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

(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

(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准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

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脱离实物,强化

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小游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游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五月主题探索活动“水”的一个幼儿生成活动。源自(哦)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二.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尝试1:幼儿自行实验→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实验,旨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

得出结论: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尝试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行实验→ ……此处隐藏8303个字……

(3)小麻雀长大以后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很辛苦。可是,小麻雀长大后却再也不回来看妈妈,小麻雀这样是不对的。

那么,我们小朋友小的时候也像小麻雀一样,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那么你们是怎样长大的?

三、激发幼儿关心妈妈的情感。

(1)引导幼儿看照片,互相述说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

(2)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们,我们长大后应该怎样对待爸爸妈妈呢?

四、以熊猫记者的口吻小结。

小朋友讨论得太好了,我也懂得了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也要爱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找到小麻雀,把小朋友的话告诉它,等它改正了以后,我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朋友,好吗?再见。

附儿歌:麻雀妈妈

小麻雀,叫喳喳。

妈妈叼虫喂养大。

等到翅膀一长硬。

扑棱扑棱全飞了。

妈妈偷偷流眼泪。

谁也不来看望它。

说课稿 篇8

一、背景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讲画师提出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时,三位徒弟绞尽脑汁,各出奇招。小徒弟的构思最为巧妙,他妙就妙在仅用一头半骆驼和连绵不断的山峰,就营造出了驼队行走于山间的情境,让观者对骆驼的数量展开了遐想,令人拍案叫绝。课文虽是一个小故事,却让人读后有所收获:唯有出奇才能制胜。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四篇选文虽然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前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能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在本课的学习中,就是要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略读课文。本课中,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全文的重难点。学生读懂了它,就明白了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最出色。随后,让学生再结合实际谈谈“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例,从而切身感受“创新”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默读课文、完成表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并借助关键词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比三位徒弟的创意,读懂画师的话,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或思考,增强“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法、学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可利用。“自学报告单”来放手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交流与汇报中要注意“语言发展”与“思维提升”并重,淡化内容分析,强化语言积累,巧妙渗透提取关键词语的方法,为高年级学会筛选信息做好铺垫。

三、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理解,整个课堂主要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一)自主学习

1、出示人物图片:曹冲、司马光、爱迪生引入本课的学习。回顾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感受人物的共同点:聪明。而这份聪明源于他们在危急时刻,在困难面前,敢于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往往能打破事情的僵局,让事态有了新的转机。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自学报告单。

(1)给带线字加拼音。

召集露出禁不住弯弯曲曲恍然大悟

(2)摘录词语,完成表格内容,并请根据表格用简练的话语说说讲了一件

什么事?

怎样画出骆驼的“多”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3)思考:看了三位徒弟的画,你有话对他们说吗?如果有机会,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二)交流点拨

此份报告单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学情,帮助学生在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快速把握课文要点,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1、第一题是字词练习,主要关注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召(zhào)、曲(qū),与“直”相对。这一环节教师既要揭示正确答案,更要引导学生在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同时渗透一种严谨科学的求知态度。

2、第二题是帮助学生抓重点词快速提炼课文主干,并最后形成课文主要内容,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交流时,关于大徒弟,提醒学生关注: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关于二徒弟,提醒学生关注:许许多多、骆驼头;关于小徒弟,提醒学生关注:弯弯曲曲、连绵不断、露出脑袋、半截脖子。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词语的选择与填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学会抓关键词,初步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建议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遵循“扶一放”的教学原则,即先以“大徒弟”为讲评对象,明白选择怎样的词语更合适,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经历“自我修改—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交流完表格之后,请学生试着根据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并且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相机渗透“抓住关键信息”是讲述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对于一些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按照“起因一经过一结果”的顺序进行讲述,帮助他们更好地从全文的角度把握主要内容。

3、第三题是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貌似简单,实则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并且能把想法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小骆驼一骆驼头一群山中若隐若现的骆驼”,三位徒弟都在精心构思,也都在竭尽全力去完成画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抓住“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等词语,设身处地地思考大徒弟和二徒弟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才下笔的,但却输在“大众思维”上。小徒弟真正过人之处在于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

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他们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再请学生结合插图和画师的话思考,感受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独特思维,凸显小徒弟的绝妙之处。

(三)拓展提升

1、请学生自由交流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可以结合开课前提到的几个人物,加深体验和认识:遇到难题,他们都能沉着应对,积极思考,他们都有创新的思维,能想到别人所没有想到的……

2、让学生回想:自己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全班交流。这一环节是充分尊重编者的意图,将课文中“小泡泡”的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使学生在说话练习中尝试运用学过的语言,学以致用。

3、拓展《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请学生参与其中,打破常规思维,迸发出奇思妙想的火花。建议教师请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将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

《有关说课稿合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