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7 04:05:19
精选说课稿10篇

精选说课稿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认识13个生字,能读通顺课文。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采用质疑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识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情怀。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这一单元聪明的小一休有谁?可以说小动物,也可以说人。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你们愿意么?

2、板书课题:司马光。介绍“司”的拼音和识字方法,“同字去掉一小竖”。

3、简介司马光,强调司马光的姓,司马光的事迹。

(二)、出示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圈出的生字每个字读三遍。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

(三)、质疑点拨

1、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

2、圈出的生字在课件上出示,带拼音认读。一边认读,一边想想自己的识字方法。

3、交流识字方法

(1)认识那个,会说哪个,就说哪个。

(2)换偏旁:块——快救——球劲——经

(3)形声字、偏旁相同的字、劲的拼音、多音字(假、得)的强调

(4)基本遵循:怎么认的——结构———组词

四、巩固练习

1、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争取给字组词。

2、教师出示自己组的词,学生认读。

3、男生女生读。

4、我来猜字谜。

5、游戏:水缸跳字;假山跳词

6、课件出示课文第4、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尤其读准红色的字。

指名读,全班读。

说课稿 篇2

我所执教的内容选自人音版教材第七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之中的欣赏曲《乒乓变奏曲》、以及学唱歌曲《哦,十分钟》。《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 《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本课《快乐的课间》,我努力贯彻学习优势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新体验,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和实践能力,力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合作意识从而展现主体地位。本课教材的主题是“课间活动”,教学设计分点面两条线进行。“课间”它是一个“点”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平时喜欢玩的活动,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面”上的一个扩展,更易于体现“贴近生活”,“适于学生”的理念,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快乐,从而也增强了对“快乐”的体验。

我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他们认知规律,突出课堂的艺术性、趣味性,注重过程,所以在课堂中创设许多快乐情境让孩子去模仿、律动、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体验中激发情感、触动情趣,从而体验到音乐所传递的快乐。

我希望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乒乓变奏曲》以及学唱《哦,十分钟》,感受和体验在紧张的学习后由课间和音乐带来的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两乐段不同的情绪,并且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3、把音乐知识的学习穿插在歌曲欣赏中,初步体验变奏曲的体裁。

本课的重点: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2、能正确听出《兵乓变奏曲》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并哼唱主题旋律。

本课的难点:1、歌曲《哦,十分钟!》旋律中的切分音节奏、带圆滑线的旋律和后十六分音符的正确演唱。2、唱准歌曲中的两个不同的结尾部分。

一、创设情境 触动情趣。这个环节为导入,我创设奥运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奥运福娃入手导入欣赏曲《乒乓变奏曲》,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去选一选、听一听。这都是为让孩子带着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到课堂,好的开始会给学生带来好的状态,使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渴望探究的情绪。也创造了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当然这样设计也是为了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所以这个环节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以趣感听 激发想像。这个环节是欣赏教学。而这首欣赏曲最大的难点就是我想让学生能体验变奏曲的概念还有能数出这首乐曲变奏了几次。其实这个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也是我对教材分析后给学生一个提高性的理论知识。所以为了增加其趣味性我首先和学生来了一次乒乓赛,用我们的手掌变身乒乓球拍依据不同音乐要素的变化给每个变奏加入不同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1、随后是主题旋律的欣赏,变奏曲最为重要的就是主题的辨析度,变奏都是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加以音乐要素变化而成。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给《乒乓变奏曲》的主题旋律填上歌词请学生来唱一 ……此处隐藏9317个字……轻松理解内容。

四、拓展延伸,大胆尝试

在课末,我和学生模仿《雪地里的小画家》集体创作一首同题诗: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鸟画竹叶,小猫画梅花,小鹅画枫叶,小牛画月牙……

我想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应该用好教材,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里学得大胆,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大家都在学》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中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能看到自己两年来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2.感受学习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探讨学习方法;3.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4.初步感受我们的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终身的事情。理解社会变化给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长辈的学习中获得鼓励和动力。

二、说学情: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就、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过程与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四、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2、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五、说教法学法

1、注重教学方法趣味性,如讲故事、情境教学就、体验活动等孩子喜欢的方式。

2、注重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

3、注重教学手段现代化,创设时空一体化的课堂,变静为动,画龙点睛。

4、注重体验与活动相结合,这是本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构建教学资源,让情境、体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体现于教学中。

六、课前准备 54 页

七、教学过程、55 页

1、看教材 54 55 图片,老爷爷…、叔叔…、阿姨…,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想一想,问一问,他们那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学习就要落后。

3、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要求每个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人或亲戚朋友的情况,即询问他们这两年来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并且让他们讲讲如今还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并通过小组讨论从几个方面列出了大人们学习的情境,在告诉学生观察家里和周边的人们都在学什么,问一问,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还要学?通过调查,大家认识到,一个人不学习,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更谈不上对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4、学习教材 54 56 页插图,通过过去是一个劳动能手,但是今天遇到了新问题的老农民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要求。现在有些地区经 济还不够发达,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将来自己的生活地区也会发生改变,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做个现代人。社会是不停进步的,每个人都不能停留在已 有的知识水平上,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总之,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自己的成长,为社会的进步尽一份力量。

说课稿 篇10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应聘XX数学老师的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形状,那么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我们都学了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啊?对,非常好,有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大家回答的很好,说明上节课掌握的很好,那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画个特殊点的三角形,好不好?今天我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画好了请举手哦。有没有画好呀?没有,大家看黑板上老师画的,是不是和你们画出来的一样?为什么我们没办法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肯定里面有秘密,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好不好?

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和量角器吧,同学们,你们现在用量角器来测量一下每一个三角形的角的度数,待会老师会进行统计。(转身画两个三角板模型),测好了吧,下面请靠窗的同学告诉老师你的测量答案。30度60度90度,非常好,那另一个呢?45度45度和90度,非常精确,请坐,相信咱们其他同学也一定能够测量出来。那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组数据有没有什么相似点。有的同学说都有个九十度,很好,还有呢,很好!有的同学发现了,说这三个角加起来是180度,非常棒。也就是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可是是不是所有内角和都是180度啊,同学们,你们自己分别画一个不同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并且测量每个内角度数,并报给老师内角和。好,请第一排的女生起来回答,你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179,180,180很好,大家知道为什么第一个不是吗?对,是因为毕竟有误差的存在,很棒。

下面大家按以前的安排分成六个组,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讨论一下,怎么来验证我们刚刚得出的这个结论呢?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来讨论。

好,讨论结束,来,哪个组派个代表来回答一下?请,哦,你说用量角器测量,恩不错,可是用量角器的话,有可能存在误差对不对?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那老师来给大家一点小提示, 我们试着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拼看。啊,很棒我看到前排的同学把三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大家知道平角多少度?180。那下面,大家可以动动手,任意再画几个三角形,用刚刚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好,大家都非常积极,通过刚刚的验证,我们可以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那接下来我们回到咱们刚开始上课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好,你举手最快,请你来说说。嗯,很好,因为有两个九十度的角加起来就是180度了, 不可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太棒了。请坐。

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两个三角形,老师给分别给大家标出了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有没有同学告诉我剩下的度数啊?赶紧开动脑筋算算看。好,算好的同学大声告诉老师,第一个是30度,很棒。第二个50度,很棒,算的非常准确,看来大家上课都非常认真。

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请大家回去完成课后习题1到3。好,下课!

《精选说课稿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