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4-21 00:15:29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去年的树》,具体程序如下: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会产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秉承这样的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创设情境、拓展想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五、说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品读开头,进入文本——品读对话,体会感情——品读结尾,多元感悟——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

1、品读开头,进入文本。

在这个环节,我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天天”体会,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鸟儿和树和谐生活的情境,播放背景音乐《夜莺》,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情境中,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鸟儿和大树之间的深厚情谊,

2、品读对话,体会感情。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接着我有意设疑:“大家读得都挺好,就是有一个人没有读好,知道是谁没有多好吗?”继而引发学生纷纷猜测谁读得不好,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的读是不敢妄加猜测的。在学生纷纷猜测大树、小鸟、树根、大门、小女孩没有读好,老师纷纷摇头时,学生满脸疑云,最终揭晓是分读旁白的老师没有读好时,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就此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巨人的花园》中带有提示语的三句话,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给本课中的人物添加表示感情、心情和表情的提示语,并演读体验四次对话。在演对对话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反复出示鸟儿和树之间的关于关于春天的约定。从而让学生带着心中的那份焦急、那份感动,用自己心中的声音释放鸟儿对大树的真情,演绎鸟儿和大树心中的友情,用心感悟他们的深厚情谊。

3、品读结尾,多元感悟。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拓展想象的教学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了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的画面,紧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鸟儿以前和树和谐生活的情景,并播放背景音乐《跨越时空的思念》,引导学生进行了鸟儿写给大树的心里话的训练。紧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渐渐消逝的灯火,并播放背景音乐《命运的觉醒》,从大树的角度来表达他听到鸟儿的歌声时的心情。在学生深入了解小鸟和大树的心理后,将诚信、环保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实现了多元的感悟。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对学生进行读说思写的充分训练后,我及时总结,使学生的心灵在反复碰撞中得到了升华: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她却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友情,留下来世间最宝贵的品质---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六、作业布置

阅读新美南吉的一些童话故事或者写一写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还揭示了本课的主旨。

八、说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聋语文教材第十七册17课中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主要描写了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这首诗好学易懂。学会学习是人自我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对高年级的聋生极为重要,同时高年级聋生有一定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学设想:课前给予任务,让学生运用网络查资料的方式完成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请老师帮助把学习的内容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正确地介绍,在预习展示的过程感悟掌握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赠汪伦》的写作背景,自学 “将、欲、忽、闻、踏歌、深、及”等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诗句的意思。

2. 能力目标:全班分成两小组合作完成本首诗的学习,对照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幻灯片,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在过程理解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与汪伦的深情厚意。

三、说重点、难点:

1.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2.理解“桃花潭花深千,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说过程:

(一)、齐读古诗,导入新课

简明扼要,直接进入课文。

(二)、出示任务,明 ……此处隐藏1365个字……带着这些感情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这段话)小结学法:

课文是怎样把风娃娃做的第一件好事一步一步写清楚的?这段话先写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接着写它怎么做,最后写结果怎样,(带着孩子一起划一划)写得多清楚啊!

(在这节课的教法设计当中,第二段是重点指导,重点学习的段落。我设计了几个层次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字理行间所表露的感情。像通过老师叙说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断断续续”,学着风娃娃的样子做动作读句子,通过画面感受使学生准确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整个过程用朗读贯穿始终,层层递进,将这一段学精,读透,能保证学生们下面的自学顺利的进行。)

3、我们来看看风娃娃做的第二件好事,迁移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他看见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用横线划出写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的句子。

用波浪线划出写风娃娃怎么做的句子。

用括号把结果怎样的句子括起来。

指导朗读: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理解号子:纤夫们弯着腰,流着汗,拉着纤绳,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指导朗读

同桌合作读

(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结构,句子排列,感情变化。所以,这一段的学习就相对简单,处于半扶半放的状态了。只是通过观察图片体会纤夫们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帮助的心理,以此衬托风娃娃们在听到感谢后极其高兴的心情。)

3、设悬: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了好事,得到了赞扬,心里不仅高兴甚至还有些得意了呢!你听听他的心里话:帮助人么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这是这样的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学写生字:夫、表、吸、极

1、夫 表 (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前者注意撇捺的舒展,后者注意三横紧凑,上紧下松)

师范写,生练写,反馈

2、吸 极(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笔画的穿插)

板书设计:

风娃娃

好事 傻事

吹动风车 吹翻风筝

吹动船帆 吹跑衣服

吹断小树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振奋,让尴尬的母语教学走出了固有的蘩篱,走进了一片新天地,也让我们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让尘封的头脑引来了甘泉活水,经受了思想的洗礼。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一线教师感到迷茫与困惑,禁不住要问“路在何方”,回答当然是“路在脚下”。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进步必然需要改革。

语文教学曾被“千夫所指”,曾让“举国关注”。那么语文教学的出路既要体现改革的普遍意义,又要显现出自身的特色。这便是回归主体————还权于学生,让位于学生;凸显本体————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炮手》一课对以上观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炮手》一课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当时,德国军队已侵入巴黎郊外,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一座红瓦白墙的农舍发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而这座房子却是他家仅有的财产。

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贯穿全文,所以主人公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形象地被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缘于对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缘于对文章中体现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体现了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作为一篇充溢着人文气息的文章,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地就莫过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满带着人性精彩的话语:“那是我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讲究语言的艺术美。将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准确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又用对比的方法写出当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时,“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些细腻的刻画使一个普通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化、人性化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综合以上两点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感情朗读中,体会炮手在神态、言语变化中流露出的爱国之情;

2、结合课外辅助材料,深入体悟神态变化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位于由炮手神态变化的表层现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实质。原因在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以人文性统驾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语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里行间洋溢的无形之美————情感体验。人文性是人类灵魂指向的体现,抓住了这一点,即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与此同时将对形式美的体悟隐喻其中,则证明了这一点:形式为内容服务。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分析

基本理念:

1、创设情境,建立“战地记者”的角色需要展开教学,运用阅读期待,引发学生以研读专题为基点,进行辐射式的自主探究。

2、回归于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读文中发现问题,在读文中解决问题,同时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体,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具体设计:

(一)、营造情境,定位身份

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从情境中找自己的身份,更便于学生以亲历者的角度去介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记者这一角色也有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意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回顾大意,体察背景

学好教材内容,必须引用相关的背景资料作支撑,让学生可以在宏观把握事情背景的前提下,与文章展开对话,且背景资料引入借助于角色需要而显得自然。

(三)、全景感知,筛选质疑

在全景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提问,但对于所有问题,不必都面面俱到,适当筛选,既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作用,又提升了问题的精炼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单式板块研读,体悟爱国之情

让学生围绕研读专题,扫描全文内容,借于平时的训练,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里作了一个弹性化设计,更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还权于学生落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写法延伸部分借于学生手中的作文书,使得内外沟通,课内外学习相得益彰。

(五)、模拟采访,换位感受

(六)、撰写日记,延伸迁移

“受之于心,自然要发之于外”以上的两个步骤给学生一个释情抒感的空间,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完整了记者这一角色的职责。

(七)、作业布置

第一题的确立主要由于本文中出现了字形上易错的生字;第二题则缘于文章中出现了“?望”“回头看”等词,表示“看”的词语很多,这里借助于练习,丰富学生对于看的了解;第三题则是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