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22 02:10:08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四年级语文阅读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妻、虱”两个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梭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练习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说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质疑能力,本课教学采用质疑和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解疑。

说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采用直接导入,解释课题,并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这样使学生学习课文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设计意图:课题是理解全文的着眼点,抓住课题解释、质疑起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读一篇课文,可以从课题入手去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学生读通课文做好铺垫。当学生读好之后,出示本课需要学生认读和要求会写的字,“昌、妻”两个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检查帮助学生认读读音容易出错的字,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质疑: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让学生带着这问题默读课文,学生默读之后,请一位学生来解疑。当学生大概说出后,我再出示词语:请教、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让学生读并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结合“纪昌学习射箭,他先( ),后( ),最后( ),终于成了( )。”这个句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说完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读书中要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这样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达到教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

4、深入课文,品读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

这是整节课的最重要的环节,这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从中感悟纪昌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纪昌学习射箭不但有认真、扎实的态度,而且有坚强恒心和毅力。

学生感悟后,再质疑:谁知道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眼力,而不是要他先练开弓放箭呢?在课堂上解决了课后的练习。接着设计一个说话,就是纪昌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是纪昌你会对你的老师说什么?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找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理解,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

5、最后是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学生表达之后,教师随机教育学生只要有认真和扎实的学习态度,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再次感受课文所包含的寓意。

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感悟来设计,这样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燕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本组课文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试着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燕子》一课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因此,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学情及编者意图,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一至三自然段。

2、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为了顺利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把进一步交流并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爱与春光的美好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紧紧围绕“为用而教,为用而学”的原则,灵活采用点拨法、抓关键词品读词句法和朗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让学生通过圈画、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课文,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爱与春光的美好。

本教学预计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首先,我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理清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憩”这三个方面来写燕子的,唤醒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从而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来,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在此环节中,我紧紧围绕本节课主要问题“从这段文字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赶集”、“聚拢”等进行品读感悟. 在学生交流汇报中,有意识关注学生发展的两个基本点,即生成点和生长点。适当利用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不断追问,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爱与春光的并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突破和收获,最后达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三)迁移应用,落实语用

语文新课标指 ……此处隐藏5155个字……学们一起用纸条模拟光束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非实际光线形成。

(四)、课堂小结(4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2.教师小结: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它们都相当于平面镜。它们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多媒体课件再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湖光山色美如画,这其中就有平面镜的巧夺天工。

(五)、布置作业(时间大约1分钟)

1、搜集平面镜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实际应用,为下节课的交流做准备。

2、利用光在两平面镜之间多次反射,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制作一个万花筒或潜望镜。

(六)、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 虚像

(2)像物大小相等;

(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4)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鲁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第四课《我们的骄傲:先人.国宝.国粹》最后一课时:《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分别是“吃穿住话古今”“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铜”“汉字和书的故事”和“我们的骄傲:先人国宝国粹”,这四部分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现我们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四部分内容紧密相连、一脉相承、主旨一致。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和魅力,认识到只有中国民族强大繁荣的时候,中国文化才会走向世界。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

一、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在感受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本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学中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特征,突出拓展整合的教学策略,重视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营造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同时获得体验,认识到中国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对世界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

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传播历程,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2、通过课上学习,课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课上欣赏、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及形成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从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为依据来设置本节课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依据教材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文化收到了世界人民的青睐,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历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清楚中国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代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传播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在本节课教学前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和整理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资料。我自己也收集了一些经典的古今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视频片段和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五、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该灵活多样的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激趣、感受、体验、升华的方法,课堂上以学生的自我展示为主体,再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片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六、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感受体验中学、学后相互交流}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梳理单元内容,感知中国文化。

2、了解中国文化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3、回顾文化的传播历程,感受中国文化受欢迎的原因。

4、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一)梳理单元内容,感知中国文化。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我通过创设轻松的谈话氛围,在师生谈话交流过程中,回顾、整理了第四单元学习过的中国文化,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中“中国风”这一概念。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对“中国风”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使学生回顾了本单元了解的中国文化,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了解中国文化早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这一环节,首先欣赏了《汉语桥》美国赛区的新闻视频,再播放多媒体图片,了解中国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分布之广,然后播放孔子学院中世界各国的人们感受中国文化的镜头,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之风已经吹到了世界人民心中,提出问题:中国文化以什么魅力征服了世界人民?

(三)回顾文化的传播历程,感受中国文化受欢迎的原因。

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对中国文化的“魅力”的体验进行——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分别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平、和交流,因此被世界人民所喜爱。通过资料收集、交流,观看图片视频等,将更多地知识量融入到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四) 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我是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本单元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向外国朋友推荐、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化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中华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总结,希望我们每个小使者都能够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中国风,吹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中国文化”这颗神奇的种子在学生们心里已经生根发芽,为整节课划上了一个开放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解放”和“引领”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