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1-30 17:16:52
关于说课稿汇总9篇

关于说课稿汇总9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课提纲:

1.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说教法和学法

5.说教学过程

6.说板书设计

7.说作业设计。

二、说教材:

《天净沙·秋》是六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前两句,作者营造了一个秋天黄昏孤寂清冷之境。紧接着用“飞鸿”打破沉寂,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三句,由远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的画卷,一切令人赏心悦目,凄凉冷清孤寂之感一扫而光。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通过《天净沙·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学会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天净沙·秋》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比较阅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词析句,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

2.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以及提高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朗读法,讲授法;学法:讨论法朗读法

在朗读中领会元曲的音乐美,在讲授中体会意境与画面相融合的古典诗词的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背一背。

2.出示《天净沙·秋》,初次认识作者和元曲的特殊形式。

(1)作者介绍(出示白朴生平介绍):白朴,元代山西人,长大后生活在山东。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出示课件)认识元曲及简单分类:我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剧曲和散曲,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天净沙·秋》为散曲中的“小令”。

(二)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感受诗歌.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感受曲中节奏和音韵美;

2.再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朗读技巧;

3.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和划分节奏;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学生齐读。(目的是培养语感,让学生熟悉内容)

(三)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大意,并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小学注重积累,简单说出每句大意即可)

(四)再读,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1.引导发现:诗中写了哪几组景物?分别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认识“对比”手法)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诗句予以说明;并说说作者采用的表情达意的手法。(认识“以景见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手法。)

3.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中景物,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课外延伸:

1.了解元曲之祖马致远及元曲四大家。

2.出示《天净沙·秋思》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对元曲这一文学体裁的印象,也增加学生古诗词阅读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萧瑟)

对比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绚丽)

七、说作业设计:

运用今天学习的古诗方法,去读读以下诗歌,感受曲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在不断的积累)

1.《小学生必备古诗词93首》

散曲《朝天门喇叭》(明 王磐)

2.《初中生必备古诗文66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经典散文《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及教学设想。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劝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里的课文。这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是一篇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态度及方法的散文。其中不少观点对现代人、特别是对我们中职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学习要积累、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习要用心、专一等观点,都是我们中职生特别需要借鉴的东西。虽然这篇课文在第23课,但是我感觉完全可以把这篇课文放在开学之初来讲,为的是让同学们在进入职教中心的一开始便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态度和强大的学习信心。

二、说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能够疏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用法,并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特点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等。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形成谦虚好学的风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文章气象清新,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全文短短290字,却能表达出三层意思七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根据课文特征以及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点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扩大、引申、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 ……此处隐藏7470个字……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学样。

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应该以读为主,使学生多读,常思,勤写。在读中感悟情感;在思中学会质疑;在写中夯实基础。在设计本课时,由于本课对话较多,所以我侧重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实效,我根据本课重难点设计了几个前置性作业,既包括基础知识的字词训练,也有句式转换和读文思考,用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梯度,有层次的循序渐进,一方面力求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喜欢,最终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我想,喜欢才能投入,投入才会引发思维碰撞,进而才能有所突破,创新。这也是我预设的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最终目标。

再简单说几句教学构想。因为这篇课文不算新,所以我本人自觉能力有限,很难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但我想,能面面俱到的课未必就是一节成功的好课,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如字、词、句的训练和朗读指导,以及情感熏陶,希望上完课后,各位领导和老师能结合这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与我共同探讨我应该如何改进才能使我的课堂教室更有实效!

说课稿 篇8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读文言文,最当令学生明白同一个字而意义有古今之别,次则须令熟习常用之文言虚词,熟习常用之文言句式。此数者皆于读课文时训练之。训练得好,学生读课本以外之文言自能大体通晓。”我想这也是我设定本文教学的基本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学习起来不难,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朗读这一环节来疏通文章。通过试读、齐读、听读、分角色朗读、现代汉语演绎等方式,不但可以令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能平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

通过整理文言文现象这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有一个了然,更可以使得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充分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

而课堂问题探讨是我设置的第三个重要环节。这里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对人物思想和个性的把握,更有两篇短文中人物自身思想和个性的变化比较。这样的比较穿插了纵向和横向的对照,让学生不但对单个的人物性格有了解,更对两个人物之间关系有深刻的理解。

第四环节我安排学生课外文言文延伸阅读。《庄子送葬》一文既是对文言文知识的训练,又是对庄子和惠子两个大师风采的再次温习。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文章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比喻他和死者(惠子)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自此庄子的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的个性形象,惠子的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的个性形象清晰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所以说课外延伸阅读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结构上对本课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叶圣陶先生的话非常通俗易懂,对我们从事文言文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按照叶老的话不断学、不断教,那么学生的文言素养一定会得到滋润并不断提升。我想,以上就是我执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后的收获吧。

说课稿 篇9

《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内容。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

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统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常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结合简单的统计表,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拫据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知识学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激励、演示、迁移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环节:设疑激趣

采用淡话导入,问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过哪些带有“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说发现数学真和“数”这个字联系紧密,于是设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数”这个字有联系的数学知识,它是什么呢?老师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发现这个秘密。你们有信心吗?本环节学生谈的过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准备。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动手实践,感知均等。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30个圆片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数字6。学生充分活动后,小组汇报实验过程时,请完成最快的一组到前面边演示边谈谈怎样快又准的分均,从而渗透移多补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估计预测,探究解疑。问学生为什么小明记住的数字个数不是最多9个,也不是最少的4个。到底数字几比较合理呢?学生得出结论后,最好选择有差异的两个小组汇报并板书,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肯定学生的方法后,让学生看板书说想的过程。就求小明记住数字的个数,我们可以叫它什么数呢?(板书:平均)让学生再谈谈对平均数的理解?由此揭示课题,突破重点。本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猜测、探究中亲历亲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个人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使课堂教学在着眼发展,凸显主体中进行。

第三环节:应用扩展(分四个层次进行)

1、列举实例: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过平均数?学生谈完,教师出示一组平均数的资料。此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老师出示的资料,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

2、尝试练习:出示例3,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我检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和自己的身高对比,以及猜测全县四年级学生的身高为一组,推广对全省以至于全国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3、明辨真伪:深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前了解自己家每月平均电费的支出,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教育。再结合第1题,唐山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

《关于说课稿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